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新”声|在军旗升起的地方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

体育正文 250 0

“新”声|在军旗升起的地方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

“新”声|在军旗升起的地方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

江西省南昌市作为军旗升起的英雄城、人民军队诞生地,传承着永不褪色的“八一(bāyī)”精神,即“坚定信念、听党指挥,为民奋斗、百折不挠,敢为人先(gǎnwéirénxiān)、勇于创新”。近年来,南昌市深耕“洪城红”党建品牌,以红色文化为纽带(niǔdài)强化党建引领,依托红色地标打造教育阵地,组建(zǔjiàn)先锋队伍激活基层治理(zhìlǐ),创新物业服务模式(móshì)回应民生需求,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 组建(zǔjiàn)“洪城红管家”队伍,实现服务“零距离”。南昌市做实(zuòshí)做细网格(wǎnggé)(wǎnggé)党建,优化(yōuhuà)设置城市社区网格4418个,同步全覆盖设置党支部(党小组)。以社区网格为单位(dānwèi),组建了6万余人的(de)“洪城红管家”队伍。通过“网格瞭望站”“党群连心岗”等线下服务阵地和民情“回音壁”等线上平台,健全(jiànquán)“居民点单、社区派单、党员接单”的服务模式,2024年以来,共化解矛盾纠纷5000余起,实现居民“微心愿”2万余个。同时,相关部门对“洪城红管家”实行纪实管理考核,做到“见号知(zhī)身份、见号知单位、见号知网格”,并以量化考核和积分管理推动党员常态化服务居民。 推动在职(zàizhí)党员(dǎngyuán)(dǎngyuán)进社区,践行“三联三亮三服务(fúwù)”。南昌市以“三联三亮三服务”为载体,大力倡导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(kāizhǎn)文明创建、政策宣讲、困难帮扶等志愿服务特色(tèsè)活动。按照“三清单一协议”要求,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,下发《在职党员到(dào)社区报(bào)到活动证》,严格要求在职机关党员落实“双报到”机制。2024年以来,全市组织84个(gè)市直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,9935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,发动党员志愿者2.5万人次,先后组织1.8万余人次机关党员深入476个社区(村)、1400余名机关党员深入400余家企业、980余人次机关党员深入窗口开展志愿服务,帮助社区居民和(hé)企业员工解决实际问题(wèntí)2600余个,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。 成立“洪城红”应急队伍,筑牢安全防线。南昌市采取公开(gōngkāi)招募、单位推荐等方式,以党员(dǎngyuán)为骨干、社会力量为主体,成立了由医护人员、机关党员、青年、退役军人四类群体共计1.2万人组成的4支“洪城红”应急队伍。平时(píngshí),应急队伍纳入属地网格管理,参与(cānyù)群众(qúnzhòng)服务工作;突发(tūfā)情况下,临时党组织迅速投入战斗,接受统一指挥。通过军事化、数字化管理,绘制全市分布“作战图”,形成(xíngchéng)了党组织领导、平急有效衔接、扁平化管理的指挥体系。同时,建立(jiànlì)应急协调、日常管理、培训演练等制度(zhìdù),近年来,共出动应急队员33.4万人次参与抗旱救灾、防火巡查等工作。 构建党群(dǎngqún)服务综合体(zōnghétǐ)(zōnghétǐ)体系。南昌市通过优化党建阵地(zhèndì)布局,打造了全方位、多层次、立体化的(de)党群服务“红色矩阵”,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。相关(xiāngguān)部门创新治理方式,打造了“县区(开发区、管理局)―乡镇(街道(jiēdào)、管理处)―村(社区)”三级党群服务中心(fúwùzhōngxīn)纵向贯通,街区园区、商务(shāngwù)楼宇(lóuyǔ)、商圈市场、景区景点、专业市场、行业系统等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或红色驿站横向联动,自然村、网格党群服务站有效衔接的党群服务综合体体系。目前,全市已建成2000余个党群服务中心、144个党群服务综合体、274个“红色驿站”,形成了“广覆盖、多功能、共享式、智慧化”的基层服务格局,持续发挥“洪城红”的示范引领效应(xiàoyìng),实现由点上“盆景”到面上“风景”的转变。 深入推进红色(hóngsè)名村(míngcūn)建设。南昌市坚持将推进红色名村建设作为助推基层治理的(de)重要举措,现有省级红色名村3个。依托红色名村承载的革命历史、革命事迹和(hé)革命精神进行教育教学,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向纵深发展。板溪村依托谢埠之战纪念馆,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谢埠古街等系列红色遗址遗迹,串联红色资源,建成集红色教育、党课培训、红色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,年(nián)参观学习人次超3000人,参观场(chǎng)次达百余场。斗门村充分追溯红色记忆,组建红色宣讲队,深入田间地头讲述革命故事,让(ràng)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深入人心。同时(tóngshí),设立(shèlì)红色调解室,吸纳(xīnà)老(lǎo)党员、新乡贤等参与矛盾纠纷调解,将红色文化中的团结协作精神融入其中,有效化解邻里矛盾纠纷,提升乡村治理效能。 打造“15分钟红色文化圈(wénhuàquān)”。南昌市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,打造“15分钟红色文化圈”,联动(liándòng)周边社区、学校、企事业单位,构建(gòujiàn)起“阵地共建、资源共享、活动共办”的红色治理网络。 发动新就业群体(qúntǐ)融入基层治理。南昌市紧扣“新”领域的“新”特点,持续(chíxù)探索党组织和党员(dǎngyuán)发挥作用的途径、方法和平台。在快递员、网约配送员、网约车司机、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中(zhōng),以“洪城红”党建(dǎngjiàn)品牌为引领,创新党建活动载体。招募1200余名“洪城骑手”到(dào)社区报到,组建32个(gè)“洪城红骑士团”,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流动“哨兵”;设立600余辆“党员红旗车”,组织党员网约车司机开展“三亮”活动;培育320余名“红色主播”,开设党员直播室、“红色直播间(zhíbōjiān)”等,让“网红”更“红”。在“洪城红”党建品牌的号召下,新就业群体已成为保障城市运转、服务经济发展、优化(yōuhuà)基层治理的重要(zhòngyào)力量。 推动(tuīdòng)红色物业(wùyè)助力基层治理。南昌市建立健全“红色物业”运行机制,有效提升物业管理服务(fúwù)(fúwù)水平。市、县分层级组建党建引领社区物业治理专项工作组,建立定期联席协商工作机制,不断扩大(bùduànkuòdà)党组织在业主委员会和(hé)物业服务企业(qǐyè)的(de)覆盖,推动全市共组建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824个,覆盖率达85.12%;业主委员会党组织388个,覆盖率达91.94%。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、业委会、居民理事会、物业服务企业“五位一体”议事协调机制。加大落实“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”制度的工作力度,推动4272位社区“两委”成员(chéngyuán)、退休党员干部兼任或(huò)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,432位业主委员会成员和物业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,引导物业企业(网点)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700余份,开展联建共建活动2259余次(yúcì),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主动融入(róngrù)社会治理。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(zhìlǐ)。在南昌,众多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(nénglì),通过(tōngguò)多样化的服务形式,为社区居民解决生活难题,助力社区和谐发展(fāzhǎn),已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。例如,南昌国仁公益(gōngyì)通过“童书漂流”“候鸟老人”等项目在长者服务、儿童(értóng)青少年、社区公共服务及(jí)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等领域开展综合性社区社会工作服务。青云谱区小桔灯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,积极孵化社会组织,通过“点亮桔灯”等30余个特色项目,为失独家庭、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体和困难家庭提供志愿(zhìyuàn)服务。
“新”声|在军旗升起的地方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